5月17日红土地大讲堂:从农业起源到世界作物园

来源: 科学技术处    开云app注册:2023年05月16日    浏览量:


人物简介:

陶大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稻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陆稻野生稻团队带头人、两个SCI期刊的编委或者主题编辑、《中国农学通报》副主编,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席或者邀请报告人、中国—南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协调员、南亚东南亚陆稻协作网协调员、中共云南省委联系专家、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一层次人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课题、洛克菲勒基金课题、家乐福基金课题等,发表研究论文105篇,影响因子9.0以上6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发表论文1篇、以并列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论文1篇。研究成果应用于育种实践,通过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而成选育的水、陆稻品种云陆103(种间)、云陆140(亚种间)、云陆142(种间)、云稻1号(种间)、IRAT104、陆引46、云陆29、云陆52通过云南省审定;陆引46还通过越南农业农村部、缅甸农业灌溉部审定,云陆31通过缅甸农业灌溉部审定;云稻1号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栽培稻种间杂交选育的粳型水稻良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IRAT104是云南省审定的第一个改良陆稻良种。新发现、发表了S29(t)、S37(t)、S38(t)、S39(t)、S40、S44(t)、S51(t)、S52(t)、S53(t)、S54(t)、S55(t)、S56(t)等种间杂种不育新基因及种间广亲和基因S38-n、S39-n,及Rhz2、Rhz3、Dep4、Ep4、Pi57、Pi59、Dd7、qDH1等农艺性状新基因。克隆了S1、qHMS7两个种间杂种不育基因和杂种落粒基因HS1。发表的种间杂种不育基因超过全部发表数的一半、克隆的种间杂种不育基因达到全部克隆数的一半、发表的种间广亲和基因达到全部发表数的三分之二,新发现的地下茎基因(Rhz2、Rhz3)是云南多年生稻育种突破的物质基础,Dep4、Ep4、Pi57、Pi59是培育高产、抗稻瘟病的新基因源。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第一)、二等奖1项(第一),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六)、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第一),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四)、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第四),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柬埔寨暹粒省政府、老挝风沙里省政府表彰各1次。2022年来,以通信作者发表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25.51,编辑出版主题特刊2期,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云南省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课题1项。已有研究重点解决如何变云南资源优势为基因优势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正在研究的领域聚焦种业振兴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在种间亚种间杂交与有利基因发掘利用的基础上,研究变全球水稻基因功能研究优势为种子优势,并与远缘杂交育种结合,围绕把云南资源优势转变为基因优势、把全球的基因优势转化为种业优势,发挥云南生态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云南种业的理论、技术与手段。

姓名-职称 报告地址

作者:

图片:

编辑:朱伯钧